麥兜菠蘿油王子 (Mcdull, Prince de la Bun) [2004]
導演
袁建滔
演員 (配音)
李穎賢, 蔡正男, 吳君如, 黃秋生, the Pancakes
連結
imdb link
簡介
麥兜跟同學們天天一起快樂個窗, 學習創意小便及地盤擔泥, 更練習實用茶餐廳對話~ 不過當中最有趣的, 反而是麥兜媽媽給麥兜說的童話故事, 一個王子落難到民間, 失去王位, 長了幾節豬腩肉的故事…
評語
不知道帶同小朋友入場的父母將對子女如何解話, 麥兜並不是兒童動畫 - 至少電影的原作者, 並不希望它只是一齣給小朋友看的童話故事~
反而, 原作者其實非常具野心, “麥兜菠蘿油王子” 要說的, 當然並不只是一群幼稚園小朋友的故事, 而是一個綜合了香港歷史, 港人心態, 近年時事, 本土文化, 與及對它們的嘲諷與批判, 以至作者自身人生觀的生活劇~
看來香港值得諷刺的事情實在太多了, 電影不少時間忙個不停就在含沙射影, 極盡嘲弄揶揄之能事~ 荒謬的教育制度, 政務官的 “裝死” 考試, 拆卸得如同廢墟的大角咀, 佈景粉飾的美好民間景象, 回國內劃地買墳自住, 一句句過癮的 “認命” 口語, 刻板的足球評述和賭仔心態, 這些材料都處理得非常幽默抵死, 教人捧腹之餘, 亦教每天親身經歷這些荒謬的觀眾感到無奈~
發放一連串笑彈過後, 電影的中心故事 “菠蘿油王子” 才施施然出場~ 電影中說得再明白不過: 麥太, 麥炳和麥兜, 正好代表著港人三種不同的心態~ 麥太永遠好高鶩遠, 永遠向著美好的日標去看, 連講故事也要略過中間的情節直接跳到結尾, 一副阿Q 的樂觀心態自得其樂; 麥炳對失去的東西耿耿於懷, 發奮只為重拾失去的光采, 字裡行間彷彿看見金融風暴過後, 千千萬萬努力擺脫負資產的港人~
麥兜所代表的可算是時下年青人的心態: 沒有理想和對遠景的期盼, 也沒有甚麼光輝歲月可以懷緬, 不過是日復一日地在過日晨~ 這種心態是三種當中最為消極的, 不過電影卻為之提供了一條不錯的出路, 麥兜搖腳的無聊習慣竟可以搖出個未來~ 也不知這到底是傻人有傻福, 還是現代社會真個如此不可理喻了~
當然, 作者亦知道今次的題材比較成熟和艱深, 亦有作出適當的調節, 譬如加插兩段大數白欖的插曲~ 不過今回再次老調重彈已見無啥驚喜, 甚至有點 over-done 的多餘感覺~
無可否認, “麥兜菠蘿油王子” 的確成功表達了大部分作者希望闡述 / 嘲諷 / 慨嘆的東西, 不過由於內容實在太多太廣, 跟前作 “麥兜故事” (My Life as McDull) [2001] 一樣, 故事與故事之間的連貫性不足, 有時甚見鬆散, 往往是為說理而加劇情, 像一張串燒集錦大碟~ 若果作者能夠收起半點貪念, 老老實實編寫一個結構統一的故事, 相信效果必定更為理想~
麥兜是香港的動畫人物, 作者亦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~ 兩齣麥兜電影都塞滿了很地道的符號, 語言和片段, 別說把這電影賣到外國, 即使送到一海之隔的台灣, 相信當地人亦很難看得明白~ 當然, 這是麥兜系列值得一讚的堅持, 畢竟現今反映香港人現實生活, 與及集體思想心態的電影實在少之又少, 麥兜動畫定期以港人生活為題, 大肆諷喻一番, 倒可算是填補了這個空缺吧~
[ 7 ]
hi from Taiwan,因為我本身是音像動畫系的,之前在看麥兜動畫時,也大概了解他是在反映香港的現實生活,諸如香港步調很快,競爭力大之類的。不過,我認為至少作者詮釋的很好。相較之下,台灣的動畫就好像不知道如何起步,一直停留在代工狀態。
還蠻興奮search到你的blog,資源很豐富。本來是因為在看blow up,想找影評來看看,所以就晃來這了。it’s nice to be here
其實片中有不少情節都是諷刺當時香港時事的, 別說別個城市的人, 就是香港人再翻看也未必記得~ 當然, 你說電影反映香港步調快,競爭激烈之類也是沒錯的~
其實我不太清楚現在的動畫製作模式, 不過見不少日本動畫都會找南韓方面來代工, 或許他朝南韓也會有出色的自家製品~? 至於香港呢, 動畫產量實在就只有聊聊幾部吧? 台灣的原創動畫… 好像真的沒看過…
日後還請繼續多多支持~!
台灣近年也就那麼一千零一部「魔法阿媽」了……
「麥兜波蘿油王子」真的很好看
與其像小叮噹大長篇那樣兜出老套劇情主軸
「麥兜」零零碎碎但是很有韻味的結構我還是比較欣賞
re: 大師兄
“魔法阿媽”沒看過… 我也很喜歡王子”出巡”那段~ 說起來, 也是時候有新一部麥嘜麥兜對香港過去幾年作個小小的回顧?
菠蘿油王子的確係一部非常好既電影, 想像力交錯, 製作富藝術感, 配樂出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