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"Woman of the Dunes" (砂之女, 1964)
從Agnes那邊讀到日本音樂家武滿徹, 談音樂只讀不聽不是味兒, 不如就把本網音樂盒裡的歌曲, 換成武滿徹替多位日本名導撰寫的電影配樂吧~
武滿徹的音樂初聽時或許也會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, 他的作品有如音樂溶爐般, 自由地結合傳統與現代多種不同風格~ 就以今次選取的電影配樂為例, 古裝片如 “怪談”, “暗殺” 是日本傳統音樂的前衛示範, 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寫出 “不良少年” 般溫柔可人的旋律和 “他人之顏” 那種華麗的舞會式音樂~ 他曾替勅使河原宏多部電影配樂, “陷阱” 古怪的聲音似乎來自一部預置鋼琴 (prepared piano), “砂之女” 近乎 dark ambient 的曖昧聲音令電影添上隱伏的不安感~
談到武滿徹, 不得不提他非常欣賞, 並深受其影響的法國音樂家梅湘 (Olivier Messiaen)~ 梅湘是位音樂家也是位愛鳥人, 他畢生到處遊歷, 一路記下了許多種不同鳥兒的歌聲, 並將之用在鋼琴曲和交響樂曲中~ 梅湘的音樂節奏非常複雜, 向印度和希臘音樂取經, 又以自創的音階與和聲法創作, 聽慣傳統音階的人初聽時或會覺得突兀, 但他的作品絕對有其新鮮獨特的魅力~ 音樂盒內的 “Oiseaux Exotiques” (exotic birds) 是寫給鋼琴和11枝管樂器和7件敲擊樂器的樂曲, 有如百鳥爭鳴般熱鬧~
事有湊巧, 日前筆者欣賞了這個名為 “鳥與歌” 的音樂會, 才第一次聽到真人現場演奏梅湘的樂曲~ 話說筆者於音樂會中場休息時在會場閒逛, 發現電影節目辦事處下次世界電影回顧展定於明年一月至二月舉行, 主角將會是波蘭的新浪潮電影 (暫時未有公佈詳細映期)~
波蘭是中歐其中一個電影歷史最豐富的國家, 實難以在一個影展裡網羅所有好片, 不過要是對波蘭電影有興趣, 那麼絕對應該找找該國近年推出的一系列DVD影碟, 包括 Jerzy Skolimoski, Andrzej Munk 等名家的合輯, 還有動畫, 兒童動畫, 紀錄片, 實驗短片等多個精選系列, 最重要的是DVD都附設英文字幕, 而且售價低廉~ 假如每個國家都可以這樣重視自己的電影傳統, 讓有心人逐一發掘, 實在是影迷之福~
久休復出的 Jerzy Skolimoski 曾在 “Eastern Promises” (黑幕謎情, 2007) 演叔叔, 另外還拍了部評價不俗的新片, 在上述那套DVD推出之前, 他在波蘭時期的電影一直鮮有機會能看到~ 英年早逝的 Andrzej Munk 是波蘭新浪潮另一個重要的名字, 他的遺作 “Passenger” (女乘客, 1963) 經由 Second Run 發行成影碟, 至於另一位波蘭導演 Jerzy Kawalerowicz 的 “Mother Joan of the Angels” (魔鬼與修女, 1961) 更是 Second Run 第一批影碟化的名作~ 順帶一提, 此片也是日本 Art Theatre Guild 第一部代理發行的電影~
- “Kaidan” (怪談, 1964) (小林正樹 導)
- “Assassination” (暗殺, 1964) (篠田正浩 導)
- “Samurai Spy” (異聞猿飛助, 1965) (篠田正浩 導)
- “Silence” (沉默, 1971) (篠田正浩 導)
- “Ceremony” (儀式, 1971) (大島渚 導)
- “Bad Boys” (不良少年, 1961) (羽仁進 導)
- “Pitfall” (陷阱, 1962) (勅使河原宏 導)
- “Woman of the Dunes” (砂之女, 1964) (勅使河原宏 導)
- “Face of Another” (他人之顏, 1966) (勅使河原宏 導)
- “Alone Across the Pacific” (獨渡太平洋, 1963) (市川崑 導)
- “Oiseaux Exotiques” for piano, 11 winds and 7 percussion

"Mother Joan of the Angels" (魔鬼與修女, 1961)
ATG可以連接波蘭? Good.
by the way, 又係羅維明做攪手呀.
電影資料館有個德國策劃既”心理”影展, 唔錯唔錯.
http://www.mtime.com/my/1321895/blog/
好久没在这留言了!这是我的博客
嘩,你下次真的要來下小妹個blog,等小妹多些來你度看文章。
誰會如此勇去做波蘭新浪潮電影,如果影展播埋以下短片,我即刻買票入場。
1) Rozbijemy Zabawe
2) Dwaj ludzie z szafa
呢2套都是同一個導演拍,只要有呢2套短片上,一定更完美。
re: Agnes
ATG也確發行過不少波蘭新浪潮電影, Wajda, Munk 都有~ 嗯, 那個心理影展頗有趣丫, 上次錯過了”愛殺”, 今次一定要去看看~
re: 她肚脐上的红宝石
谢谢留言, 也要到你的博客去看看了~
re: shirlie
好像真會播”two men and a wardrobe”… 這類回顧展選的通常都是些最大路的名作, 我倒希望能選些比較偏門, 沒有出過碟的影片~
可惜又係西灣河, 就你唔就我!
Shirlie, 羅維明攪影展算是香港少數有眼光的curator. 寫文評論不及湯禎兆創新, 不及邁克鬼馬, 意願倒也中肯. 他早期(70′s)的影評頗獨到, 我就是從他的書上知道布烈遜Une Femme Douce的.
但他的講座是萬萬不可去聽的. 我曾歡天喜地聽他談塔可夫斯基, 最終我忍不住睡著. 他一講完自己那一部份, 我立即醒. 第二年貝托魯奇影展, 勉強聽他15分鐘後便立即離開. 之後是寺山修司… 羅維明可以寫得好但說法技巧不佳, 其實也是我的寫照. 但我真是受不了他講得比塔氏電影更慢的速度.
re: Agnes
我想講… 我無住西灣河好耐喇…
我對這些影展, 一直是抱著”在大銀幕看一看”的心態, 畢竟原裝菲林版才是王道~ 說起來, 我很少會聽那些講座呢…
得,我會跟他大講波蘭電影史。
到時他一定會講得很high。
不過西灣河,個位置都幾遠下。我那邊要搭成個幾鐘頭車去。
Garrick, 你有沒有線索解開這個神秘之謎: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news/lazydream/3/1246123378/20050403165741/
re: agnes
未聽過呢, 我翻了幾本電影歷史書都沒有提到這名字~ 整個互聯網就只有你和ar dream那幾篇文章是關於他的… 他會是村上春樹筆下的虛構作家一類人物嗎?
咁就真係X檔案喇! 連imdb都無啊.
加域督督:
我都有聽鳥與歌呀~
但係就唔係去聽Messiaen係聽gorecki既~
我覺得Messiaen真係好悶呀..可能當BGM一流啦..哈~
gorecki我覺得好感動呀…一聽就令我聯想到<>同<>果個垂死女高音果個畫面..令我禁不住流下眼淚…嗚嗚..u_u
takemitsu 我都有聽呀~我好鍾意佢果隻係好東洋味既禪既style..不過你播果d點解咁鬼魅既??
黎緊”movies on the mind”既影展你會唔會去呀?有d乜戲推介??
re: alison
今個演唱會呢兩部分o既配搭都幾有趣, 一邊都幾前衛, 一邊就好親民~ 近代用d特別調, 甚至無調寫o既音樂, 都確要少少時間消化, 初初聽真係r頭~ gorecki o個首好好聽呀, 呢首我都係第一次聽live… 喂但你個”<>同<>“係咩?
武滿徹基本上好多風格佢都寫過, 特別係佢d電影配樂, 好多種唔同口味呢~
“movies on the mind” 我會睇 “迷魂記”, “愛殺” 同埋 “失憶大道”, 其實其他都好吸引, 只係依家搬o左, 要去電影資料館好遠呀…
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部份片段,得另一 youtube 戶主講番是立陶苑電影,你可曾看過片段呢?
re: shirlie
有無名…? 有冇link…?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-RBVIy6gOdA&feature=channel_page
我因為唔識文字,問了放片那位。他話made in
Riga。
re: shirlie
據網上一番資料搜尋, 導演是那片段寫的導演叫 Ada Neretniece, 不過在她的作品列表上似乎又找不到這部片~ Riga指的應是拉脫維亞的 Riga片廠, 可是從官方的電影列表又找不著這部片的資料, 奇怪~
Have you seen the cloud capped star?
highly recommand.